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琴曲歌辭 龜山操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龜之氣兮不能雲雨,龜之枿兮不中梁柱,龜之大兮祗以奄魯。知將隳兮哀莫余伍,周公有鬼兮嗟余歸輔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琴操十首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龜之氛兮,不能雲雨。龜之枿兮,不中梁柱。龜之大兮,祗以奄魯。知將隳兮,哀莫余伍。周公有鬼兮,嗟余歸輔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過鴻溝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龍疲虎困割川原,億萬蒼生性命存。誰勸君王回馬首,真成一擲賭乾坤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齪齪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齪齪當世士,所憂在飢寒。但見賤者悲,不聞貴者歎。大賢事業異,遠抱非俗觀。報國心皎潔,念時涕汍瀾。妖姬坐左右,柔指發哀彈。酒肴雖日陳,感激寧爲歡。秋陰欺白日,泥潦不少乾。河堤決東郡,老弱隨驚湍。天意固有屬,誰能詰其端。願辱太守薦,得充諫諍官。排雲呌閶闔,披腹呈琅玕。致君豈無術,自進誠獨難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感春三首 二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黃黃蕪菁花,桃李事已退。狂風簸枯榆,狼籍九衢內。春序一如此,汝顏安足賴。誰能駕飛車,相從觀海外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苦寒歌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黃昏苦寒歌,夜半不能休。豈不有陽春,節歲聿其周。君何愛重裘,兼味養大賢。冰食葛製神所憐,填窗塞戶慎勿出,暄風暖景明年日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雜詩四首 二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鵲鳴聲楂楂,烏噪聲擭擭。爭鬬庭宇間,持身博彈射。黃鵠能忍飢,兩翅久不擘。蒼蒼雲海路,歲晚將無獲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鳥有償冤者,終年抱寸誠。口銜山石細,心望海波平。渺渺功難見,區區命已輕。人皆譏造次,我獨賞專精。豈計休無日,惟應盡此生。何慙刺客傳,不著報讎名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鱟實如惠文,骨眼相負行。蠔相黏爲山,百十各自生。蒲魚尾如蛇,口眼不相營。蛤即是蝦蟆,同實浪異名。章舉馬甲柱,鬬以怪自呈。其餘數十種,莫不可歎驚。我來禦魑魅,自宜味南烹。調以鹹與酸,芼以椒與橙。腥臊始發越,咀吞面汗騂。惟蛇舊所識,實憚口眼獰。開籠聽其去,鬱屈尚不平。賣爾非我罪,不屠豈非情。不祈靈珠報,幸無嫌怨幷。聊歌以記之,又以告同行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秋懷詩十一首 十一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鮮鮮霜中菊,既晚何用好。揚揚弄芳蝶,爾生還不早。運窮兩值遇,婉孌死相保。西風蟄龍蛇,衆木日凋槁。由來命分爾,泯滅豈足道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嘲魯連子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魯連細而黠,有似黃鷂子。田巴兀老蒼,憐汝矜爪觜。開端要驚人,雄跨吾厭矣。高拱禪鴻聲,若輟一杯水。獨稱唐虞賢,顧未知之耳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駑驥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駑駘誠齷齪,市者何其稠。力小若易制,價微良易酬。渴飲一斗水,飢食一束芻。嘶鳴當大路,志氣若有餘。騏驥生絕域,自矜無匹儔。牽驅入市門,行者不爲留。借問價幾何,黃金比嵩丘。借問行幾何,咫尺視九州。飢食玉山禾,渴飲醴泉流。問誰能爲御,曠世不可求。惟昔穆天子,乘之極遐遊。王良執其轡,造父挾其輈。因言天外事,茫惚使人愁。駑駘謂騏驥,餓死余爾羞。有能必見用,有德必見收。孰云時與命,通塞皆自由。騏驥不敢言,低徊但垂頭。人皆劣騏驥,共以駑駘優。喟余獨興歎,才命不同謀。寄詩同心子,爲我商聲謳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馬厭穀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馬厭穀兮,士不厭糠籺。土被文繡兮,士無短褐。彼其得志兮,不我虞。一朝失志兮,其何如。已焉哉,嗟嗟乎鄙夫!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荷池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風雨秋池上,高荷蓋水繁。未諳鳴摵摵,那似卷翻翻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後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風光欲動別長安,春半城邊特地寒。不見園花兼巷柳,馬頭惟有月團團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李員外寄紙筆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題是臨池後,分從起草餘。兔尖針莫竝,繭淨雪難如。莫怪殷勤謝,虞卿正著書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晚次宣溪辱韻州張端公使君惠書敘別酬以絕句二章 一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韶州南去接宣溪,雲水蒼茫日向西。客淚數行先自落,鷓鴣休傍耳邊啼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方橋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非閣復非船,可居兼可過。君欲問方橋,方橋如此作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 鏡潭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非鑄復非鎔,泓澄忽此逢。魚鰕不用避,只是照蛟龍。
作者:韓愈
題名:【
誰氏子】
中英日對照
拼音檢視
非癡非狂誰氏子,去入王屋稱道士。白頭老母遮門啼,挽斷衫袖留不止。翠眉新婦年二十,載送還家哭穿市。或云欲學吹鳳笙,所慕靈妃嫓蕭史。又云時俗輕尋常,力行險怪取貴仕。神僊雖然有傳說,知者盡知其妄矣。聖君賢相安可欺,乾死窮山竟何俟。嗚呼余心誠豈弟,願往敎誨究終始。罰一勸百政之經,不從而誅未晚耳。誰其友親能哀憐,寫吾此詩持送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