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雲容,楊貴妃侍兒也。申天師與絳雪丹服之,教其死後爲大棺通穴,百年後,遇生人交精氣,再生,可爲地仙。後死,如法葬蘭昌宮。至元和末,有平陸尉金陵薛昭,以義氣逸縣囚,謫赴海東。至三鄉,夜遁去,匿蘭昌宮古殿傍,見三美女至,一則雲容,其二則蕭鳳臺、劉蘭翹。向爲九仙媛所毒殺,同藏雲容穴側者。雲容向昭備說生前事及申天師語,昭歎異。二女送酒合巹,各爲歌獻酬。懽洽數夕,雲容倏自言,吾體已蘇,昭爲啓櫬,遂活,同歸金陵。
了解更多王晙,滄州景城人。擢明經第,調清苑尉,歷殿中侍御史,出爲渭南尉。景龍末,授桂州都督,累遷太僕少卿、隴右羣牧使。開元二年,襲吐蕃於臨洮,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,進幷州都督長史。又以破突厥功,拜兵部尚書,朔方軍大總管。後代張說爲兵部尚書,同中書門下三品,充朔方軍節度大使,終戶部尚書,朔方節度。詩一首。
了解更多賈曾,河南洛陽人,以孝聞。景雲中吏部員外郎,明皇在東宮,盛擇宮僚,以曾爲太子舍人,直言啓諫,特授中書舍人。以父名忠,固辭,拜諫議大夫。開元中,復拜中書,議者以爲曹司嫌名,乃就職。與蘇晉同掌制誥,時號蘇賈。詩五首。
了解更多李憕,太原文水人。舉明經,開元初,爲咸陽尉。張說爲幷州長史太平軍大使時,引憕常在幕下。後爲宇文融判官,括田課最,遷監察御史。歷給事中,河南少尹。天寶初,出爲清河太守,改尚書右丞、京兆尹。轉光祿卿、東都留守,遷禮部尚書。安祿山陷長安,遇害。贈司徒,諡忠烈。詩三首。
了解更多張志和,字子同,婺州金華人。年十六,舉明經。肅宗時待詔翰林,後不復仕進,居江湖,自稱煙波釣叟。詩九首。 張志和,字子同,婺州金華人,年十六,舉明經,肅宗時待詔翰林,後不復仕進,居江湖,自稱煙波釣叟。詩九首。
了解更多劉晏,字士安,曹州南華人。年七歲,舉神童。累官殿中侍御史,遷度支郎中,杭、隴、華三州刺史。尋遷河南尹,入爲京兆尹,再拜戶部侍郎,舉顔真卿以自代。寶應二年,遷吏部尚書平章事,領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。坐事罷相,諸使如故。晏以轉運爲己任,開三門渠津遺跡,歲運米數百萬石,以濟關中。晏理家儉約,而重交敦舊,視事敏速,乘機無滯,在職十餘年,權勢之重,鄰於宰相。後爲楊炎誣構死。詩二首。
了解更多鄭餘慶,字居業。大曆中舉進士第,初爲嚴震山南從事。貞元初,歷庫部郎中,爲翰林學士,以工部侍郎知吏部選,後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。憲宗時,爲尚書左僕射,詳定典制,引韓愈、李程爲副,崔郾、陳珮、楊嗣復、庾敬休爲判官,損益儀規,號爲詳衷。終太子太師、檢校司徒。集五十卷,今存詩二首。
了解更多長孫無忌,字機輔,河南洛陽人,文德皇后之兄。好學,有籌略,佐太宗定天下,以功第一,封齊國公,歷尚書僕射、司空,誡懼盈滿,固辭不許,復拜司徒。貞觀十七年,圖功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,無忌爲之冠。高宗即位,進冊太尉,知門下省。後爲許敬宗誣搆,貶死黔州。詩三首。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