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適之,一名昌,恆山王承乾之孫。開元中,累官通州刺史,擢秦州都督,轉陝州刺史,入爲河南尹,拜御史大夫,歷刑部尚書。天寶元年,代牛仙客爲左相,李林甫搆之,罷知政事,守太子少保,尋貶宜春太守。詩二首。
了解更多王縉,字夏卿,與兄維早以文翰著稱,連應草澤及文辭清麗科。累授侍御史,武部員外。祿山亂,選爲太原少尹,與李光弼同守太原。有謀略,加憲部侍郎。廣德二年,拜黃門侍郎同平章事,尋持節行營,歷諸鎮。大曆中召還,拜門下侍郎。復知政事,以附元載,連貶刺史。後除太子賓客,[分]留司東都。詩八首。
了解更多賈曾,河南洛陽人,以孝聞。景雲中吏部員外郎,明皇在東宮,盛擇宮僚,以曾爲太子舍人,直言啓諫,特授中書舍人。以父名忠,固辭,拜諫議大夫。開元中,復拜中書,議者以爲曹司嫌名,乃就職。與蘇晉同掌制誥,時號蘇賈。詩五首。
了解更多李憕,太原文水人。舉明經,開元初,爲咸陽尉。張說爲幷州長史太平軍大使時,引憕常在幕下。後爲宇文融判官,括田課最,遷監察御史。歷給事中,河南少尹。天寶初,出爲清河太守,改尚書右丞、京兆尹。轉光祿卿、東都留守,遷禮部尚書。安祿山陷長安,遇害。贈司徒,諡忠烈。詩三首。
了解更多李邕,字泰和,廣陵江都人,蘭臺郎善之子。長安中,李嶠、張廷珪薦其詞高行直,拜左拾遺。宋璟劾奏二張,邕於天后前抗言助之。開元初,歷殿中侍御史,執政忌其才,頻被眨斥。後爲北海太守,李林甫傅以罪,杖殺之。邕早擅才名,尤長碑頌,雖貶職在外,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,多齎金帛往求其文,饋遺至鉅萬,自古鬻文獲財,未有其比。嘗撰《六公詠》,杜甫《八哀詩》所謂“朗詠六公篇,憂來發蒙蔽”是也,今不傳。存詩四首。
了解更多長孫無忌,字機輔,河南洛陽人,文德皇后之兄。好學,有籌略,佐太宗定天下,以功第一,封齊國公,歷尚書僕射、司空,誡懼盈滿,固辭不許,復拜司徒。貞觀十七年,圖功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,無忌爲之冠。高宗即位,進冊太尉,知門下省。後爲許敬宗誣搆,貶死黔州。詩三首。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