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諱亨,明皇第三子,初名嗣昇,封陝王。開元十五年,更名浚,徙封忠王。二十三年,又更名璵。明年,立爲皇太子。二十八年,又更名紹。天寶三載,乃更名亨。明皇幸蜀,即位於靈武。聰明彊記,屬詞典麗。在位七年,諡曰宣。詩四首。
了解更多帝諱昂,穆宗第二子。初名涵,封江王。寶曆二年,即位。恭儉儒雅,聽政之暇,博通羣籍。顧謂左右曰:“若不甲夜視事,乙夜觀書,何以爲人君?”每試進士,新裁題目。及所司進所試,披覽吟詠,終日忘倦。延學士於內庭,討論經義,好製五言,古調清峻,常欲置詩博士。李珏言:“今翰林學士皆能文詞,且古今篇什,足可怡悅。”聖情乃止。又嘗與宰相論詩之工拙,鄭覃曰:“詩之工者,無若《三百篇》,皆國人作之以刺美時政,王者采之以觀風俗。後代詞人,華而不實,無補於事。”帝甚重其言。在位十三年,諡曰昭獻。今存詩七首。
了解更多李適之,一名昌,恆山王承乾之孫。開元中,累官通州刺史,擢秦州都督,轉陝州刺史,入爲河南尹,拜御史大夫,歷刑部尚書。天寶元年,代牛仙客爲左相,李林甫搆之,罷知政事,守太子少保,尋貶宜春太守。詩二首。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