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詩平行語料庫研究計畫


全唐詩作者列表

王偃

了解更多

廖匡圖

廖匡圖,字贊禹,虔州人。湖南馬氏辟幕下,爲天策府學士,與劉昭禹、李宏臯、徐仲雅、蔡昆、韋鼎、釋虛中、齊己,俱以文藻知名。詩四首。

了解更多

李廓

李廓,宰相程之子,登元和進士第,累官潁州刺史。大中中,終武寧節度使。詩十八首。 李廓,登元和十三年獨孤樟榜進士第。補詩一首。

了解更多

萬齊融

萬齊融,越州人,官崑山令。詩四首。按《舊唐書·文苑傳》云:“神龍中,賀知章與賀朝萬、齊融、張若虛、邢巨、包融,俱以吳越之士,文辭俊秀,名揚於上京,人間往往傳其文。朝萬止山陰尉,齊融崑山令,蓋以萬字屬上文,作賀朝萬。及考唐人所選《國秀》、《搜玉》二集,俱作萬齊融、賀朝,今仍之。”

了解更多

薛濤

薛濤,字洪度。本長安良家女,隨父宦,流落蜀中,遂入樂籍,辨慧工時,有林下風致。韋臯鎮蜀,召令侍酒賦詩,稱爲女校書。出入幕府,歷事十一鎮,皆以詩受知。暮年屏居浣花溪,著女冠服,好製松花小箋,時號薛濤箋。有《洪度集》一卷,今存編詩一卷。 薛濤字洪度,本長安人,隨父宦流落蜀中。文宗大和五年卒,年六十四。補詩二首。

了解更多

孫元晏

孫元晏,不知何許人,曾著《詠史詩》七十五首,今編爲一卷。

了解更多

潘孟陽

潘孟陽,侍郎炎之子,以蔭進,登博學宏辭。母,劉晏女也。公卿多父友及外祖賓從,故得薦用。累至兵部郎中,權知戶部侍郎,年未四十。憲宗初,巡省江淮,憲宗嘗誡江淮宣慰使鄭敬曰:“朕宮中用度,一匹已上,皆有簿領,惟贈卹貧民,無所計算。卿宜體吾懷,勿學潘孟陽奉使,但務酣飲,遊山寺也。”詩三首。

了解更多

曲龍山仙

了解更多

毛熙震

了解更多

王初

王初,幷州人,仲舒之長子也。元和末,登進士第。詩十九首。

了解更多

楊發

楊發,字至之,馮翊人。以父遺直客蘇州,因家焉。登太和四年進士第,歷太常少卿,出爲蘇州刺史,即其鄉里也。後爲嶺南節度使,以嚴爲治,軍亂,貶婺州刺史。詩十三首。

了解更多

韋元旦

韋元旦,京兆萬年人。擢進士第,補東阿尉,遷左臺監察御史。與張易之爲姻屬,易之敗,貶感義尉。後復進用,終中書舍人。詩十首。 韋元旦字烜,京洮萬年人。垂拱中爲美原縣尉,官終中書舍人。補詩一首。

了解更多

張昌宗

張昌宗,易之弟。初爲雲雮將軍,行左千牛中郎將,加銀青光祿大夫。佞者奏昌宗是王子晉後身,詞人皆賦詩以美之,崔融作爲絕唱。則天詔昌宗撰《三教珠英》,引文學之士李嶠、張說、宋之問、徐彥伯、富嘉謨等二十六人,分門撰集,書成,加昌宗司僕卿,改春官侍郎。時易之兄弟顓權亂政,後爲張柬之等起羽林兵誅之。詩三首。

了解更多

包融

包融,潤州人一云湖州人。開元初,與賀知章、張旭、張若虛皆有名,號吳中四士。張九齡引爲懷州司馬,遷集賢直學士,大理司直。子何、佶,世稱二包,各有集。融詩今存八首按唐《藝文志》,融與儲光羲皆延陵人,曲阿有餘杭尉丁先芝、緱氏主簿蔡隱丘、監察御史蔡希周、渭南尉蔡希寂、處士張彥雄、張潮、校書郎張翬、吏部常選周瑀、長洲尉談戭,句容有王府參軍殷遙、硤石主簿樊晃、橫陽主簿沈如筠,江寧有右拾遺孫處玄、處士徐延壽,丹徒有江都主簿馬侹、武進尉申堂搆十八人,皆有詩名,殷璠彙爲《丹陽集》。今存者包融以下十五人,儲光羲別見,張彥雄、馬侹無考,申堂搆止存句。

了解更多

鄭綮

鄭綮,字藴武,進士及第,累官散騎常侍。昭宗時,以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詩三首。

了解更多

後唐莊宗

了解更多

蜀太后徐氏

成都徐耕,生二女,皆有國色,能爲詩,蜀王建納之,姊爲賢妃,娣爲淑妃。王衍即位,冊賢妃爲順聖太后,淑妃爲翊聖太妃。咸康元年,衍奉太后太妃同禱青城山,凡游歷之處,各賦詩刻於石,共十六首。

了解更多

孔德紹

孔德紹,會稽人,有清才,事竇建德。初爲景城丞,後爲內史侍郎,典書檄。建德敗,太宗誅之。詩十二首。

了解更多

田娥

了解更多

李乂

李乂,字尚真,趙州房子人。年十二,工屬文,第進士,茂才異等,調萬年尉。長安中,擢監察御史,遷中書舍人,修文館學士。睿宗朝,進吏部侍郎,改黃門侍郎,中山郡公。開元初,轉紫微侍郎,未幾,除刑部尚書,卒,年六十八。居官沈正方雅,識治體,時稱有宰相器,與兄尚一、尚貞,俱以文章見稱,有《李氏花萼集》。乂與蘇頲對掌綸誥,明皇比之味道與嶠,並稱蘇李。今編詩一卷。

了解更多


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、高瞻科技不分系/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