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洎,字思道,荆州江陵人。初授都督府長史。貞觀中,拜給事中,轉治書侍御史。性疎峻,敢言,累官散騎常侍。太宗嘗宴羣臣,賜飛白字,或乘酒爭取於帝手,洎登御座,引手得之,帝笑曰:“昔聞婕妤辭輦,今見常侍登牀。”後遷侍中,被譖賜死。集十卷,今存詩一首。
了解更多高宗后,武氏,幷州文水人,荆州都督士彠之女。永徽六年,立爲皇后。中宗即位,稱皇太后。臨朝,尋自稱皇帝,改國號曰周,自名曌,在位二十二年。中宗反正,諡則天順聖皇后。有《垂拱集》百卷,《金輪集》六卷,今存詩四十六篇。
了解更多包佶,字幼正。天寶六年及進士第,累官諫議大夫。坐善元載貶嶺南,劉晏奏起爲汴東兩稅使。晏罷,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,遷刑部侍郎,改祕書監,封丹陽郡公。詩一卷。 包佶字幼正,包融之子。登天寶六載楊護榜進士第,累官至祕書監。與劉長卿、竇叔向善。補詩一首。
了解更多崔液,字潤甫,湜之弟。工五言詩,擢進士第一人。湜常呼其小字曰:“海子,我家龜龍也。”官至殿中侍御史。友人裴耀卿纂其遺文爲集十卷,今存詩十二首。 崔液,字潤甫,湜之弟。工五言詩,擢進士第一人。湜常呼其小字曰:海子,我家龜龍也。官至殿中侍御史。友人裴耀卿纂其遺文爲集十卷,今存詩十二首。
了解更多劉孝孫,荆州人。弱冠知名,與虞世南、蔡君和、孔德紹、庾抱、庾自直、劉斌等登臨山水,結爲文會。武德初,歷虞州錄事參軍,補文學館學士。貞觀中,遷太子洗馬,撰《古今詩苑》四十卷。集三十卷,今存詩七首。
了解更多柳公綽,字寬,京兆華原人。舉賢良方正,直言極諫。武元衡節度劒南,與裴度俱爲判官,相引重,召爲吏部郎中。元和初,進太醫箴,遷御史中丞,歷六鎮。太和中,終兵部尚書。性耿介,有大臣節,爲文不尚浮靡,所取士如許康佐、鄭朗、盧簡辭、崔璵、夏侯孜、李拭、韋長,皆知名顯貴。詩三首。
了解更多張碧,字太碧,貞元時人。孟郊讀其集詩云:“天寶太白沒,六義已消歇。先生今復生,斯文信難缺。下筆證興亡,陳辭備風骨。高秋數奏琴,澄潭一輪月。”推之者至矣。詩十六首。 張碧,字太碧,貞元時人。孟郊讀其集詩云:天寶太白沒,六義已消歇。先生今復生,斯文信難缺。下筆證興亡,陳辭備風骨。高秋數奏琴,澄潭一輪月。推之者至矣。詩十六首。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