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詩平行語料庫研究計畫


全唐詩作者列表

無悶

了解更多

孫叔向

孫叔向,德宗時人。詩三首。

了解更多

劉洎

劉洎,字思道,荆州江陵人。初授都督府長史。貞觀中,拜給事中,轉治書侍御史。性疎峻,敢言,累官散騎常侍。太宗嘗宴羣臣,賜飛白字,或乘酒爭取於帝手,洎登御座,引手得之,帝笑曰:“昔聞婕妤辭輦,今見常侍登牀。”後遷侍中,被譖賜死。集十卷,今存詩一首。

了解更多

廖凝

廖凝,字熙績,圖之弟。初歸湖南,隱衡岳,後與馬希[萼]咢同遷金陵,授水部員外郎,出爲建昌令,終江州團練副使。善吟諷,與李建勳爲詩友,相善。江左學詩者,多造其門。集七卷,今存詩三首。

了解更多

則天皇后

高宗后,武氏,幷州文水人,荆州都督士彠之女。永徽六年,立爲皇后。中宗即位,稱皇太后。臨朝,尋自稱皇帝,改國號曰周,自名曌,在位二十二年。中宗反正,諡則天順聖皇后。有《垂拱集》百卷,《金輪集》六卷,今存詩四十六篇。

了解更多

暢諸

了解更多

包佶

包佶,字幼正。天寶六年及進士第,累官諫議大夫。坐善元載貶嶺南,劉晏奏起爲汴東兩稅使。晏罷,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,遷刑部侍郎,改祕書監,封丹陽郡公。詩一卷。 包佶字幼正,包融之子。登天寶六載楊護榜進士第,累官至祕書監。與劉長卿、竇叔向善。補詩一首。

了解更多

崔液

崔液,字潤甫,湜之弟。工五言詩,擢進士第一人。湜常呼其小字曰:“海子,我家龜龍也。”官至殿中侍御史。友人裴耀卿纂其遺文爲集十卷,今存詩十二首。 崔液,字潤甫,湜之弟。工五言詩,擢進士第一人。湜常呼其小字曰:海子,我家龜龍也。官至殿中侍御史。友人裴耀卿纂其遺文爲集十卷,今存詩十二首。

了解更多

洞庭龍君

了解更多

劉孝孫

劉孝孫,荆州人。弱冠知名,與虞世南、蔡君和、孔德紹、庾抱、庾自直、劉斌等登臨山水,結爲文會。武德初,歷虞州錄事參軍,補文學館學士。貞觀中,遷太子洗馬,撰《古今詩苑》四十卷。集三十卷,今存詩七首。

了解更多

清江

清江,會稽人,善篇章。大曆、貞元間,與清晝齊名,稱爲會稽二清。詩一卷。

了解更多

沈顏

沈顏,字可鑄,吳郡人。天復初,登進士第,授校書郎。入吳,仕至翰林學士、知制誥。《陵陽集》五卷,今存詩二首。

了解更多

陸扆

陸扆,字祥文,吳郡嘉興人,家於陝。昭宗朝,拜相。遷洛後,貶濮州司戶,死白馬驛。集七卷,今存詩一首。

了解更多

柳公綽

柳公綽,字寬,京兆華原人。舉賢良方正,直言極諫。武元衡節度劒南,與裴度俱爲判官,相引重,召爲吏部郎中。元和初,進太醫箴,遷御史中丞,歷六鎮。太和中,終兵部尚書。性耿介,有大臣節,爲文不尚浮靡,所取士如許康佐、鄭朗、盧簡辭、崔璵、夏侯孜、李拭、韋長,皆知名顯貴。詩三首。

了解更多

盧尚書

了解更多

崔道融

崔道融,荆州人。以徴辟爲永嘉令,累官右補闕,避地入閩。《申唐詩》三卷,《東浮集》九卷,今編詩一卷。

了解更多

張碧

張碧,字太碧,貞元時人。孟郊讀其集詩云:“天寶太白沒,六義已消歇。先生今復生,斯文信難缺。下筆證興亡,陳辭備風骨。高秋數奏琴,澄潭一輪月。”推之者至矣。詩十六首。 張碧,字太碧,貞元時人。孟郊讀其集詩云:天寶太白沒,六義已消歇。先生今復生,斯文信難缺。下筆證興亡,陳辭備風骨。高秋數奏琴,澄潭一輪月。推之者至矣。詩十六首。

了解更多

張彪

張彪,潁、洛間人。天寶末,將母避亂,杜甫詩所稱張山人者是也。詩四首。

了解更多

張文姬

張文姬,鮑參軍妻也。詩四首。

了解更多

劉希夷

劉希夷,一名庭芝,汝州人。少有文華,落魄不拘常格,後爲人所害。希夷善爲從軍閨情詩,詞旨悲苦,未爲人重。後孫昱撰《正聲集》,以希夷詩爲集中之最,由是大爲時所稱賞。集十卷,今編詩一卷。

了解更多


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、高瞻科技不分系/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