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詩平行語料庫研究計畫


全唐詩作者列表

李白

李白,字太白,隴西成紀人,涼武昭王暠九世孫。或曰山東人,或曰蜀人。白少有逸才,志氣宏放,飄然有超世之心。初隱岷山,益州長史蘇頲見而異之曰:“是子天才英特,可比相如。”天寶初,至長安,往見賀知章。知章見其文,歎曰:“子謫仙人也。”言於明皇,召見金鑾殿,奏頌一篇。帝賜食,親爲調羹。有詔供奉翰林,白猶與酒徒飲於巿。帝坐沈香亭子,意有所感,欲得白爲樂章,召入,而白已醉。左右以水頮面,稍解,援筆成文,婉麗精切。帝愛其才,數宴見。白常侍帝,醉,使高力士脫鞾。力士素貴,恥之,摘其詩以激楊貴妃。帝欲官白,妃輙沮止。白自知不爲親近所容,懇求還山。帝賜金放還,乃浪跡江湖,終日沈飲。永王璘都督江陵,辟爲僚佐。璘謀亂,兵敗,白坐長流夜郎,會赦得還。族人陽冰爲當塗令,白往依之。代宗立,以左拾遺召,而白已卒。文宗時,詔

了解更多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樂天,下邽人。貞元中,擢進士第,補校書郎。元和初,對制策,入等,調盩厔尉、集賢校理,尋召爲翰林學士、左拾遺,拜贊善大夫。以言事貶江州司馬,徙忠州刺史。穆宗初,徵爲主客郎中、知制誥,復乞外,歷杭、蘇二州刺史。文宗立,以祕書監召,遷刑部侍郎。俄移病,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,拜河南尹。開成初,起爲同州刺史,不拜,改太子少傅。會昌初,以刑部尚書致仕。卒贈尚書右僕射,諡曰文。自號醉吟先生,亦稱香山居士。與同年元稹酬詠,號元白;與劉禹錫酬詠,號劉白。《長慶集》詩二十卷,後集詩十七卷,別集補遺二卷,今編詩三十九卷。 白居易,字樂天,下邽人。貞元中,擢進士第,補校書郎。元和初,對制策,入等,調盩厔尉、集賢校理,尋召爲翰林學士、左拾

了解更多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其先襄陽人,曾祖依藝爲鞏令,因居鞏。甫天寶初應進士,不第。後獻《三大禮賦》,明皇奇之,召試文章,授京兆府兵曹參軍。安祿山陷京師,肅宗即位靈武,甫自賊中遯赴行在,拜左拾遺。以論救房琯,出爲華州司功參軍。關輔饑亂,寓居同州同谷縣,身自負薪采梠,餔糒不給。久之,召補京兆府功曹,道阻不赴。嚴武鎮成都,奏爲參謀、檢校工部員外郎,賜緋。武與甫世舊,待遇甚厚。乃於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,枕江結廬,縱酒嘯歌其中。武卒,甫無所依,乃之東蜀就高適,既至而適卒。是歲,蜀帥相攻殺,蜀大擾。甫攜家避亂荆楚,扁舟下峽,未維舟而江陵亦亂。乃泝沿湘流,遊衡山,寓居耒陽,卒年五十九。元和中,歸葬偃師首陽山,元稹志其墓。天寶間,甫與李白齊名,時稱李杜。然元稹之言曰:“李白壯浪縱恣,擺去拘束,誠亦差肩子美矣。至若鋪陳終

了解更多

齊己

齊己,名得生,姓胡氏,潭之益陽人。出家大潙山同慶寺,復棲衡嶽東林。後欲入蜀,經江陵,高從誨留爲僧正,居之龍興寺,自號衡嶽沙門。《白蓮集》十卷,外編一卷,今編詩十卷。 齊己,名得生,姓胡氏,潭之益陽人。出家大潙山同慶寺,復棲衡嶽東林。後欲入蜀,經江陵,高從誨留爲僧正,居之龍興寺,自號衡嶽沙門。白蓮集十卷,外編一卷,今編詩十卷。

了解更多

錢起

錢起,字仲文,吳興人。天寶十載登進士第,官祕書省校書郎,終尚書考功郎中。大曆中,與韓翃、李端輩號十才子。詩格新奇,理致清贍。集十三卷,今編詩四卷。 錢起字仲文,吳興人。天寶十載李巨榜及第。大曆中,與韓翃、李端輩號十才子。補詩一首。

了解更多

溫庭筠

溫庭筠,本名岐,字飛卿,太原人,宰相彥博裔孫。少敏悟,才思豔麗,韻格清拔,工爲詞章小賦,與李商隱皆有名,稱溫李。然行無檢幅,數舉進士不第,思神速,每入試,押官韻作賦,凡八叉手而成,時號溫八叉。徐商鎮襄陽,署爲巡官,不得志去,歸江東。後商知政事,頗右之,欲白用,會商罷相,楊收疾之,貶方城尉,再遷隋縣尉卒。集二十八卷,今編詩爲九卷。 溫庭筠,本名岐,字飛卿,太原人,宰相彥博裔孫。少敏悟,才思豔麗,韻格清拔,工爲詞章小賦,與李商隱皆有名,稱溫李。然行無檢幅,數舉進士不第,思神速,每入試,押官韻作賦,凡八叉手而成,時號溫八叉。徐商鎮襄陽,署爲巡官,不得志去,歸江東。後商知政事,頗右之,欲白用,會商罷相,楊收疾之,貶方城尉,再遷隋縣尉卒。集二十八卷,今編詩爲九卷。 溫庭筠,本名岐,字飛

了解更多

韋應物

韋應物,京兆長安人。少以三衛郎事明皇,晚更折節讀書。永泰中,授京兆功曹,遷洛陽丞。大曆十四年,自鄠令制除櫟陽令,以疾辭不就。建中三年,拜比部員外郎,出爲滁州刺史。久之,調江州,追赴闕,改左司郎中,復出爲蘇州刺史。應物性高潔,所在焚香埽地而坐,唯顧況、劉長卿、丘丹、秦系、皎然之儔,得廁賓客,與之酬倡。其詩閑澹簡遠,人比之陶潛,稱陶韋云。集十卷,今編詩十卷。 韋應物,京兆長安人。少以三衛郎事明皇,晚更折節讀書。永泰中,授京兆功曹,遷洛陽丞。大曆十四年,自鄠令制除櫟陽令,以疾辭不就。建中三年,拜比部員外郎,出爲滁州刺史。久之,調江州,追赴闕,改左司郎中,復出爲蘇州刺史。應物性高潔,所在焚香掃地而坐,唯顧況、劉長卿、丘丹、秦系、皎然之儔,得廁賓客,與之酬倡。其詩閑澹簡遠,人比之陶潛

了解更多

杜荀鶴

杜荀鶴,字彥之,池州人。有詩名,自號九華山人。大順二年,第一人擢第,復還舊山。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,厚遇之,表授翰林學士、主客員外郎、知制誥,恃勢侮易縉紳,衆怒,欲殺之而未及。天祐初卒。自序其文爲《唐風集》十卷,今編詩三卷。 杜荀鶴,字彥之,池州人。有詩名,自號九華山人。大順二年,第一人擢第,復還舊山。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,朱全忠厚遇之,表授翰林學士、主客員外郎、知制誥,恃勢侮易縉紳,衆怒,欲殺之而未及。天祐初卒。自序其文爲唐風集十卷,今編詩三卷。

了解更多

王昌齡

王昌齡,字少伯,京兆人。登開元十五年進士第,補秘書郎。二十二年,中宏詞科,調汜水尉,遷江寧丞。晚節不護細行,貶龍標尉卒。昌齡詩緒密而思清,與高適、王[之渙]渙之齊名,時謂王江寧。集六卷,今編詩四卷。

了解更多

王維

王維,字摩詰,河東人。工書畫,與弟縉俱有俊才。開元九年,進士擢第,調太樂丞,坐累爲濟州司倉參軍。歷右拾遺、監察御史、左補闕、庫部郎中,拜吏部郎中。天寶末,爲給事中。安祿山陷兩都,維爲賊所得,服藥陽瘖,拘于菩提寺。祿山宴凝碧池,維潛賦詩悲悼,聞于行在。賦平,陷賊官三等定罪,特原之。責授太子中允,遷中庶子、中書舍人,復拜給事中,轉尚書右丞。維以詩名盛於開元、天寶間,寧薛諸王駙馬豪貴之門,無不拂席迎之。得宋之問輞川別墅,山水絕勝,與道友裴迪,浮舟往來,彈琴賦詩,嘯詠終日。篤於奉佛,晚年長齋禪誦。一日,忽索筆作書數紙,別弟縉及平生親故,舍筆而卒,贈祕書監。寶應中,代宗問縉:“朕常於諸王坐聞維樂章,今存幾何?”縉集詩六卷,文四卷,表上之。勅答云:“卿伯氏位列先朝,名高希代,抗行周雅,長揖楚辭,詩家者流

了解更多

羅隱

羅隱,字昭諫,餘杭人。本名橫,十上不中第,遂更名,從事湖南淮潤,無所合。久之,歸投錢鏐,累官錢塘令、鎮海軍掌書記、節度判官、鹽鐵發運副使、著作佐郎,奏授司勳郎。朱全忠以諫議大夫召,不行。魏博羅紹威推爲叔父,表薦給事中,年七十七卒。隱少聰敏,既不得志,其詩以風剌爲主,有《歌詩集》十四卷,《甲乙集》三卷,外集一卷。今編詩十一卷。 羅隱,字昭諫,餘杭人。本名橫,十上不中第,遂更名。從事湖南淮潤,無所合,久之,歸投錢鏐,累官錢塘令、鎮海軍掌書記、節度判官、鹽鐵發運副使、著作佐郎,奏授司勳郎。朱全忠以諫議大夫召,不行。魏博羅紹威推爲叔父,表薦給事中,年七十七卒。隱少聰敏,既不得志,其詩以風剌爲主,有歌詩集十四卷,甲乙集三卷,外集一卷。今編詩十一卷。 羅隱,字昭諫,餘杭人。本名橫,十上

了解更多

韓偓

韓偓,字致光一作堯,京兆萬年人。龍紀元年,擢進士第,佐河中幕府,召拜左拾遺,累遷諫議大夫,歷翰林學士、中書舍人、兵部侍郎。以不附朱全忠,貶濮州司馬,再貶榮懿尉,徙鄧州司馬。天祐二年,復原官,偓不赴召,南依王審知而卒。《翰林集》一卷,《香籢集》三卷,今合編四卷。 韓偓,字致光一作堯,京兆萬年人。龍紀元年,擢進士第,佐河中幕府,召拜左拾遺,累遷諫議大夫,歷翰林學士,中書舍人、兵部侍郎,以不附朱全忠,貶濮州司馬,再貶榮懿尉,徙鄧州司馬。天祐二年,復原官,偓不赴召,南依王審知而卒。翰林集一卷,香籢集三卷,今合編四卷。

了解更多

岑參

岑參,南陽人,文本之後。少孤貧,篤學,登天寶三載進士第。由率府參軍累官右補闕,論斥權佞,改起居郎,尋出爲虢州長史,復入爲太子中允。代宗總戎陝服,委以書奏之任,由庫部郎出刺嘉州。杜鴻漸鎮西川,表爲從事,以職方郎兼侍御史領幕職。使罷,流寓不還,遂終於蜀。參詩辭意清切,迥拔孤秀,多出佳境;每一篇出,人競傳寫,比之吳均、何遜焉。集八卷,今編四卷。

了解更多

唐彥謙

唐彥謙,字茂業,幷州人。咸通時,舉進士十餘年不第。乾符末,攜家避地漢南。中和中,王重榮鎮河中,辟爲從事。光啓末,貶漢中掾曹。楊守亮鎮興元,署爲判官,累官至副使,閬、壁、絳三州刺史。彥謙博學多藝,文詞壯麗,至於書畫音樂,無不出於輩流,號鹿門先生。集三卷,今編詩二卷。 唐彥謙,字茂業,幷州人。咸通時,舉進士十餘年不第。乾符末,攜家避地漢南。中和中,王重榮鎮河中,辟爲從事。光啓末,貶又中掾曹。楊守亮鎮興元,署爲判官,累官至副使,閬、壁、絳三州刺史。彥謙博學多藝,文詞壯麗。至於書畫音樂。無不出於輩流。號鹿門先生。集三卷,今編詩二卷。

了解更多

無名氏

了解更多

劉長卿

劉長卿,字文房,河間人。開元二十一年進士,至德中,爲監察御史,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爲轉運使判官,知淮南鄂岳轉運留後。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,貶潘州南邑尉,會有爲之辯者,除睦州司馬,終隨州刺史。以詩馳聲上元、寶應間,權德輿[嘗]常謂爲五言長城。皇甫湜亦云:“詩未有劉長卿一句,已呼宋玉爲老兵。”其見重如此。集十卷,內詩九卷,今編詩五卷。 劉長卿,字文房,河間人。開元二十一年進士。至德中,爲監察御史,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爲轉運使判官。知淮南鄂岳轉運留後。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,貶潘州南邑尉,會有爲之辯者,除睦州司馬。終隨州刺史。以詩馳聲上元、寶應間。權德輿[嘗]常謂爲五言長城。皇甫湜亦云:詩未有劉長卿一句,已呼宋玉爲老兵。其見重如此。集十卷,內詩九卷,今編詩五卷。 劉長卿,字文房,河間人。開元二十一年

了解更多

薛能

薛能,字太拙,汾州人。登會昌六年進士第。大中末,書判中選,補盩厔尉,李福鎮滑,表署觀察判官,歷御史、都官刑部員外郎。福徙西蜀,奏以自副。咸通中,攝嘉州刺史,遷主客、度支、刑部郎中,權知京兆尹事,授工部尚書,節度徐州,徙忠武。廣明元年,徐軍戍溵水,經許,能以舊軍,館之城中,軍懼見襲。大將周岌乘衆疑逐能,自稱留後,因屠其家。能僻于詩,日賦一章,有集十卷,今編詩四卷。 薛能,字太拙,汾州人。登會昌六年進士第。大中末,書判中選,補盩厔尉,李福鎮滑,表署觀察判官,歷御史、都官刑部員外郎。福徙西蜀,奏以自副。咸通中,攝嘉州刺史,遷主客、度支、刑部郎中,權知京兆尹事,授工部尚書,節度徐州,徙忠武。廣明元年,徐軍戍溵水,經許。能以舊軍,館之城中,軍懼見襲。大將周岌乘衆疑逐能,自稱留後,因屠其家。能僻

了解更多

杜牧

杜牧,字牧之,京兆萬年人。太和二年,擢進士第,復舉賢良方正。沈傳師表爲江西團練府巡官,又爲牛僧孺淮南節度府掌書記,擢監察御史。移疾,分司東都,以弟顗病棄官。復爲宣州團練判官,拜殿中侍御史、內供奉。累遷左補闕、史館修撰,改膳部員外郎,歷黃、池、睦三州刺史。入爲司勳員外郎,常兼史職,改吏部,復乞爲湖州刺史。踰年,拜考功郎中、知制誥,遷中書舍人卒。牧剛直有奇節,不爲齪齪小謹,敢論列大事,指陳病利尤切。其詩情致豪邁,人號爲小杜,以別甫云。《樊川詩》四卷,外集詩一卷,別集詩一卷,今編爲八卷。 杜牧,字牧之,京兆萬年人。太和二年,擢進士第,復舉賢良方正。沈傳師表爲江西團練府巡官,又爲牛僧孺淮南節度府掌書記,擢監察御史,移疾,分司東都,以弟顗病棄官。復爲宣州團練判官,拜殿中侍御史、內供奉。累遷

了解更多

劉禹錫

劉禹錫,字夢得,彭城人。貞元九年,擢進士第。登博學宏詞科,從事淮南幕府,入爲監察御史。王叔文用事,引入禁中,與之圖議,言無不從。轉屯田員外郎,判度支鹽鐵案。叔文敗,坐貶連州刺史,在道貶朗州司馬,落魄不自聊。吐詞多諷託幽遠,蠻俗好巫。嘗依騷人之旨,倚其聲作《竹枝詞》十餘篇,武陵谿洞悉歌之。居十年,召還。將置之郎署,以作《玄都觀看花》詩涉譏忿,執政不悅,復出刺播州。裴度以母老爲言,改連州,徙夔、和二州。久之,徵入爲主客郎中,又以作《重游玄都觀》詩,出分司東都,度仍薦爲禮部郎中,集賢直學士。度罷,出刺蘇州,徙汝、同二州,遷太子賓客分司。禹錫素善詩,晚節尤精,不幸坐廢,偃蹇寡所合,乃以文章自適,與白居易酬復頗多。居易嘗敘其詩曰:“彭城劉夢得,詩豪者也。其鋒森然,少敢當者。”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,

了解更多

鄭谷

鄭谷,字守愚,袁州人。光啓三年擢第,官右拾遺,歷都官郎中。幼即能詩,名盛唐末。有《雲臺編》三卷,《宜陽集》三卷,外集三卷,今編詩四卷。

了解更多


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、高瞻科技不分系/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系